书法教育网

特殊技法,让你的书法笔力更独到!

书法艺术的力量表现在线条、字形、篇章三个方面。线条所表现的是笔力,字形所表现的是合力,而篇章所表现的是势力。
  线条中的笔力,是书法力量表现的主要方面。梁启超在《书法指导》一文中十分强调这一点。他说:“写字全仗笔力,笔力的有无,断定字的好坏,而笔力的有无,一写下去立刻就可以看出来。”今天我们着重探讨一下,书法当中的笔力究竟是怎样表现的。自古以来有许多楷书大家有自己显示笔力的独到方法:
  一、唐代虞世南写的“戈”画
  提起这个笔画,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典故“虞戈高妙”讲的是,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向虞世南学习书法,但笔画中的"戈"部总写不好。有一次他写“戬”字,怕难为情,有失体面,故写了一半,留下戈,私下让虞世南补上。他将作品拿给魏征看,魏征看后说,唯有戬字当中戈部写得高妙绝伦,唐太宗听后感叹不已。虞书的戈画写的长而且直,临近钩处才带微微的弯意。唐太宗在《笔法决》谈他的体会:“为戈必润,贵迟疑而右盼。”下图”盛“、”武“、”城“三字均有体现。

 


    二、唐代颜真卿的长横“末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中的长横末端常作强力的向下顿挫,向下如写点状。长竖则于起笔处顿挫。只觉骨力劲挺,苍劲有力下面举例碑中“方”、寺“、“法”、”文“、“千”五字。


 

 

  三、唐代褚遂良的“扁担”长横。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的长横常以极细的线条写出,几成虚画,而两端则成下垂之势。这使人联想起挑着两头极重物体的扁担。

1.起笔丰富

仔细分析、观察、研究,雁塔圣教序中横划的起笔,大体有四种方法。一种是顺锋起笔,起笔处笔锋斜切入笔;第二种是竖下切笔,笔划头部是齐的,象刀切下来一样;第三种起笔是逆锋入纸,象隶书横的起笔;还有一种起笔是凌空取势,与上一笔衔接,从空中飞过来一样,带有一定的行意

2.运笔迅捷

运笔这个环节的技巧,主要是要有力度和速度的统一。落实到纸上比较迅捷,特别是长横划,短横划写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力量,扎入纸中,所谓锥沙,锥子一样锥到纸中。光有力量还不行,还得有一定的速度,没有速度,就写不出象褚遂良这种富有张力、富有弹性,细而有质量的笔划。横划书写的时候就是要找这个窍门。

3.收笔自然

横划的收笔根据书写时字造势的需要,有向上回锋收笔,也有向下回锋收笔,也有轻轻加重力量斜按下去的收笔,如二、等字中的横划。

 

 

四、宋徽宗瘦金体的“显力之法”赵佶的瘦金体,只有筋骨,几乎无肉,但筋骨的笔画却显出挺拔筋健的柔美。他主要的显力之法在于以粗映细:横画、竖画的末端采用强按下顿或略带钩、折等变化捺画的尾部放粗,点画也写的略粗。显力之法还有将包钩的横处用细笔,在快到拐弯处加重,使本来是一笔的笔画显示出轻重不等但仍相连的两笔。

 

 

行书特别是草书,显示力量的方法更是繁多,也很特别。草书的笔画可以特长、特短、特粗、特细的风貌与或虚或实、或断或连、“秀处如铁,嫩处如金”等等变化,表现出的烟雾收合、星电激流、龙虎威神、利剑锋芒的力量。刘熙载说:“草书尤重笔力。盖草势尚险,凡物险者易颠,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

 

 

 

 

上一篇 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好处 下一篇 历代执笔姿势的变化

评论

请写下你的看法,评论将在审核后显示

登录|注册 注: 需要登录才可以评论

评论排行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