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 编辑: 李雪峰
李斯
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根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是楚国上蔡人李斯所整理。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做管理文书的小官,后来,随荀卿学习,当任廷尉。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被任命为丞相。
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世称”秦篆“。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当时,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很难写得称心如意。李斯就和赵高、胡毋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