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 编辑: 李雪峰
线条大师:褚遂良
线条大师:褚遂良
褚遂良的书法《书断》称:“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可是褚遂良贞观年间写的《伊阙佛龛碑》迥异于虞体,从此碑平画宽结的特点来推测,褚遂良留心翰墨,盖为齐、周馀烈;《书断》称“美人禅娟,似不任乎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而《雁塔圣教序》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下面以《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阴符经》为对象来分析褚体书法的形成与变化。
形态比较与分析
欧虞楷书风格特点分明,但是发展到褚遂良身上,褚书兼容了欧虞楷书特点,这与褚遂良的父亲同欧阳询、虞世南为好友有关。褚遂良由唐入隋的时候己经23岁,所以褚书早期的书法风格,受到隋代盛行的北方书风的影响。之后,由于受到统治者的对二王的推崇,将原来带有北方书体的笔意转向二王的笔路,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伊阙佛龛碑》横画主要学习欧阳询,方切入笔,整个笔画方劲瘦硬,而褚遂良晚年作品《雁塔圣教序》和《阴符经》起笔、行笔方式都在《伊阙佛龛碑》的基础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采用的是方圆并用,逆起逆止的笔法,横画竖入,竖画横起,较早期的《伊阙佛龛碑》收尾起伏顿挫愈加明显,可以看出学习二王笔意在里面,入笔速度很快,特别是《阴符经》起笔,有行法楷用的意味;从横画的行笔上来看,《伊阙佛龛碑》学习欧阳询,更加规矩,粗细变化不大,而《雁塔圣教序》和《阴符经》在行笔过程中,粗细变化非常的明显,且呈波浪状,较早期的《伊阙佛龛碑》略显柔媚:《伊阙佛龛碑》收笔规矩,而《雁塔圣教序》和《阴符经》就比较随意,特别是《阴符经》收笔不拘小节。简单从横、竖的变化可知,《雁塔圣教序》和《阴符经》较《伊阙佛龛碑》行书笔意越来愈浓,这也使得书写性越来越强,这跟褚遂良前期和后期取法不同是结合在一起的。
《阴符经》撇画和捺画较《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更加圆润,褚体楷书特点愈加鲜明,如图中的“人”、“之”;从收笔上来看,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收笔出锋的方向不一样,《伊阙佛龛碑》在捺画转角处呈一个尖锐的角,而受直接往上出锋,与欧书相似,《雁塔圣教序》中“人”字的捺画较《伊朗佛盒碑》就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转角之后不是直接出锋而是稍转笔锋,向上拱起呈一个凸起的形状再出锋,《阴符经》在《雁塔圣教序》的基础上捺画变得更加圆润厚实,收笔出锋偏下。
《伊阙佛龛碑》点画的一招一式都中规中矩,而《雁塔圣教序》和《阴符经》就比较随意,有行书楷用的感觉;《伊阙佛龛碑》而《雁塔圣教序》和《阴符较经》节奏感非常强烈,在走笔过程中笔锋在不断的变化方向;最后,从收笔上来看,《雁塔圣教序》和《阴符经》运用的行书的写法,挑钩出锋,与下个笔画笔断意连。在折画的连接处,《伊阙佛龛碑》学习欧体将横画收笔埋藏于竖画起笔中,看上去更加干练;而《雁塔圣教序》和《阴符经》直接转折,多了几分灵动,粗细变化更加明显。
《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阴符经》竖弯钩的钩画出锋从左往右,到《阴符经》呈90°的直角出钩,《雁塔圣教序》和《阴符经》卧钩分外细长,较《伊阙佛龛碑》粗细化明显,尤其在末尾勾画位置较之前面部分显得倍加厚实,而勾画则或锋芒毕露或含蓄内敛或随意潇洒与下一笔连。《伊阙佛龛碑》较实也较长,而发展到虞世南后期的作品,也是他楷书笔法特点鲜明的作品《雁塔圣教序》、《阴符经》时,出钩较虚,较含蓄,这个卧钩婀娜多姿。
《伊阙佛龛碑》是褚遂良早年的作品,褚体风格还在一个摸索阶段,特征还不够成熟,而到他晚年的作品,《雁塔圣教序》、《阴符经》处处体现王书风格,笔法精巧,体态秀逸,气息也较清雅。《唐人书评》日:“褚遂良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从纵向来比较褚体楷书,能从另一角度来突出褚体书法的特点。欧阳询楷书体现的是一种来自于严谨法度的理性美,与欧阳询同时期的虞世南则体现了一种温文尔雅的内敛之美,于是在学习欧虞、二王的基础上,表现了一种来自于笔意的华美。欧虞的线条与笔法是为字型服务的,而褚遂良则是一位具有唯美气息的大师,体现在他的每一个点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转折。如果说欧阳询是“结构大师”的话,那么褚遂良则是“线条大师”,他最为突出的特点为“空灵”。
从以上三个碑帖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们之间的取法是不一样的,各具特色,用笔方法我们可以看出《伊阙佛龛碑》学习欧阳询笔法,而《雁塔圣教序》和《阴符经》主要是学习二王的灵动和柔媚,飘逸、优美的线形中尽显其用笔的灵活多变,既表达其情性,又在其古法中。
美感比较与分析
《伊阙佛龛碑》,是褚遂良早期的作品,此碑为摩崖刻石。初唐书法大体都具有北碑遗韵,褚遂良虽然晚于欧阳询和虞世南,但是也受其影响。《伊阙佛龛碑》奇伟轩昂,笔画瘦硬、劲健,笔力方劲,转折处呈方形,其结体雄浑秀逸兼而有之,气韵广严博大。清刘熙载云:“褚书《伊阙佛龛碑》,兼有欧、虞之胜。”《雁塔圣教序》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看似纤瘦实则饱满,在书写过程中能把握轻重、方圆兼施,首尾起伏顿挫,唐张怀瓘评此书云:“美女禅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清代秦文锦亦评曰:“褚登善书,貌如罗琦蝉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雁塔圣教序》比《伊阙佛龛碑》更加的生动活泼,体态也更加的流美。《阴符经》较《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而言,行书笔意强烈,虚实相生,天然成趣:从结字上来看,《阴符经》欹正相生,巧拙互称,使转细微,既有二王行意,又有北魏遗韵:从具体的笔画上来看,《阴符经》中撇捺纵横,线条的对比比较强烈,波折起伏,看似没有太多的装饰,随笔而起,随墨而落,凝笔聚墨,提按分明,给人流畅和凝重的双重感觉。与《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相比更加直率多姿,正如王澎先生说“褚公看似疏瘦,实则腴润;看似古淡,实则风华。”
从《伊阙佛龛碑》到《雁塔圣教序》再到《阴符经》,褚遂良的书法变化是非常明显的。《雁塔圣教序》、《阴符经》作为褚遂良的后期作品,显然吸收了王书妍媚的韵味,将《伊阙佛龛碑》平正朴素的北方书风变得纤细而绰约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