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 编辑: 李雪峰
颜真卿其人其字,真的不合时宜了吗
颜真卿其人其字,真的不合时宜了吗
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特展前些天刚刚落幕,这也引发了许多人对颜真卿其人其书的热议与再认识。尤其是对颜真卿《祭侄文稿》的钦慕与关注。颜真卿究竟有何魅力?颜真卿书法在当下究竟怎样的地位?如何看待颜真卿的书法艺术?
事实上,从九十年代后期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颜真卿的影响有渐渐缩小的趋势,颜真卿其人,颜真卿其字,似乎也有一点不合时宜了。这种变化,有社会因素,也有艺术因素,包括“兼济天下”的理想萎缩。
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是典型的“文章发挥,书道尚矣”;而当代书法发展的当务之急,便是对颜真卿的再认识、再学习、再研究、再领悟。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我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学习书法的,当时百废待兴,学习的资料依然有时代特色。比如,在书店买到的字帖,基本是当代书法家书写的范本,所书写的文辞要么是毛泽东诗词、鲁迅诗选、样板戏唱词等等,文化信息狭窄、单一。进入八十年代,传统字帖开始发行,在新华书店的柜台上,能看到不同书体的单行本出售,几毛钱一本,很便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买了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于是开始了长时间的临习。为什么要学习颜真卿呢,老师的教诲一针见血。他说,颜真卿是忠臣,是为国家牺牲的,人格伟岸、书艺高超;我们学习书法,既要学习他的字,更要学习他的为人。
其实,对颜真卿的判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思维特征。对文艺作品,我们向来强调载道、说教。我们理解的文艺作品的功能是教育群众、引导读者,是政治观念和社会观念的传声筒。在这样的思维层面上,我们对赵孟頫、董其昌、张瑞图、徐渭等人的书法作品一直保持警惕,认为他们的为人有问题,不主张临习他们的书法作品。
在文学界、书法界,因人废作品,因人低估艺术成就的事情比比皆是。原因很简单,我们对道德教化看得非常重,政治体制规范作家、艺术家的思想和行为,一旦越界,也会遭到讨伐。今天看来,那些被低估和矮化的书法家也是有冤屈的。
不过,对颜真卿的判断从来没有改变,对他的为人与艺术,我们也一直崇敬、崇拜。他强大的人格力量和强大的艺术震撼力,所透露出来的人文信息,永远是中国文化天空中的一道光芒。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
八十年代,学书要学颜真卿,是一种共识。在竞技书法的选拔与评选中,颜体书法作品是一道亮点。从楷书到行草,颜真卿的悲壮、厚重,颜真卿的奔放、痛苦,与彼时的书法创作和书法审美浑然一体。
从九十年代后期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颜真卿的影响有渐渐缩小的趋势,书法学习,不再把颜真卿的楷书放在首位,书法创作,颜真卿风格的楷书很难入选重要展览。一句话,颜真卿其人,颜真卿其字,有一点不合时宜了。
这种变化,有社会因素,也有艺术因素。先说社会因素。大张旗鼓的市场经济和激情四溢的消费思潮,让我们“兼济天下”的理想萎缩,觉得“修齐治平”是别人的事情,对于书法家而言,无需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写字、卖字才是立身之本。另外,权力腐败问题是精神枷锁,紧紧困扰着我们。在任何东西都可以出售,当钱什么都能够买到的时候,理想崩溃了,希望渺茫了,颜真卿的奋不顾身、大公无私,被看成愚昧和木讷。当社会对悲剧美学丧失了感知的能力,当我们对牺牲、奉献、责任不再敬畏的时候,自然对娱乐性、市场性,对权力中心主义和无节制的消费无比迷恋。这时候,颜真卿的形象和书法,就会在人们的心中淡化。
娱乐性、市场性,几乎绑架了书坛。在颜真卿书风被忽略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书坛是妖魔鬼怪横行的书坛。把严肃的书写,进一步娱乐化,从书写行为的变态,到笔法墨法的极具夸张,从书写严肃的诗文,到抄录劝导升官发财的迷信语词,从书香袅袅的书斋,到大庭广众下的杂耍,无不展露着书坛的浅陋和可怜。
我参加过若干次书法评选,我看到许多书写《心经》的来稿。不同书体书写的来稿,引起我的警觉。于是,我做过不太规范的调查,闲谈、采访,会问及书法家们了解《心经》的程度。一类人张口吟诵,其架势颇有居士的虔诚;另一类人仅仅知道《心经》是佛经,至于经卷的奥义语焉不详;还有一类人是看到其他人写《心经》,自己就跟着写。理由是,人人都在写《心经》,就证明《心经》没有政治与文化问题,还证明《心经》有市场。
唐颜真卿《颜勤礼碑》局部
市场是最大的诱惑,劝导升官发财的语词有卖相,于是,手中的笔被欲望左右,书法家成了卖字的商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价值理念被遗忘和颠覆。
再谈一谈艺术因素。书法审美观念的变化属于哲学范畴,对颜真卿书法的短时间淡漠可以理解。寻求变化和超越,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否定经典。固化的经典,固然存在固定的模式与魅力,而变化与超越就是对固化的模式与魅力的打破。当新的书法资源不断出现,新材料所蕴含的新气象,会引起书法家求新求变的兴趣。因此,他们会在秦简、墓志,以及民间书刻中找寻新的语言样式和新的书写体验。这符合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
我谈到的问题,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书法发展所经历的问题。
唐颜真卿《争座位帖》局部
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基业再出发,我们需要更为理性地认识书法,重新发现书法。《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回望跌宕起伏的2018年,也有许多的不容易。英国在试水‘硬脱欧’,美国对各主要贸易伙伴挥起了大棒;行走在灰黑地带的p2p大面积暴雷,伪劣疫苗引爆众怒自取其咎;一些著名人物像燃尽的恒星一样独自带走了他们的时代,而公交车上发生的事件则告诉我们,大家同在一辆疾驰的车上,谁也不是旁观者,谁也无法置身事外。”看完这段话,我想起了颜真卿。在事关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节点上,颜真卿是一道闪电,又一次让我们清醒。颜真卿雅重行实、波澜壮阔的书风,会疗治我们的萎靡、自私、胆怯、卑微。
从17岁开始临习《勤礼碑》,到今天,还在临习《争座位》、《祭侄稿》。在点点滴滴、生辣、坦荡的书写中,我依然认为颜真卿的笔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我曾在一篇名为《看字》的散文中写道:“最近,屡屡往山西永济访古,在蒲州古城遗址,仿佛看见了颜真卿挥泪书写《祭侄稿》的场景。唐天宝十四年发生了历史著名的‘安史之乱’,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率军抗击。一场战争,颜真卿的哥哥、侄儿战死沙场。战争结束后,颜真卿任蒲州刺史,在这里写下了《祭侄稿》,祭奠牺牲的颜季明,也为书法史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我写颜体楷书,对他的行书依然沉迷。从青年时代始临《祭侄稿》,一直临到今天。总觉得《祭侄稿》中的字,也像人一样有激动的情感、不屈的气质、顽强的品德。即使是重重的涂痕,也有生命的张力。我是因尧君素、李世民、颜真卿而来蒲州凭吊的。历史中的蒲州破碎于50年前,我所看到的蒲州,已经不是尧君素、李世民、颜真卿的蒲州,而是荒野,是废墟,是我们的先人建功立业的地方。我激动地爬上古城废墟的最高处,看到巍峨的中条山,依稀见到栖岩寺的古塔,听到了黄河的波涛。蒲州城一片荒芜,李世民的拟旨处,颜真卿书写《祭侄稿》的刺史官邸,一一化为时间的碎片,只能在想象中猜想它的繁华与炽热了。”
真正意义的书法创作,与民族大义和国家情怀须臾不能分离。我们要求书法作品,能够表现发人深省的重大题材,感知悲剧力量带给我们的生命动力。
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也是需要重新评估的作品,其历史内涵与艺术魅力,对当下书法创作会有启示。
河南睢阳的“八关斋会”是历史事件,也是文化事件。“安史之乱”的重要角色史思明,有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田神功,得知史思明谋反,怒火中烧。在叛将南德信、刘从谏围攻睢阳时,怒杀南、刘,解除睢阳之危,并率军归顺朝廷。宝应元年,叛军再犯睢阳,田神功领兵平叛,再度解睢阳之危。唐大历七年四月,田神功患病,睢阳人向官府建议,举办八关斋会,为田神功祈福。宋州刺史徐向接纳了这个建议,出俸钱在开元寺设八关斋会。农历五月初八,在开元寺(也就是现在的八关斋)内设八关斋会,邀请1000名僧人前往诵经念佛。随后,州县官吏长史等文官设1500人为一会;镇遏、团练、官健、副使等武官设500人为一会;地方士绅设5000人为一会。一时间,佛饭香供摆满郊野,经声佛事昼夜不息,善男信女八方云集。为记载这次活动,州郡长官又从千里之外请来当朝重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由他撰文并亲笔书写。颜真卿接到邀请,亲赴睢阳,激情、理性并举,文章、书法颉颃,撰写、书写了近千字的《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可谓文书俱佳,文墨兼优。
颜真卿的《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有现实意义。对忠臣良相的称颂,对贪官污吏的指斥,在颜真卿的书写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张怀瓘《书议》一文中,对书法与文辞的关系进行了历史性定位,张怀瓘说:“昔仲尼修《书》,始自尧舜。尧舜王天下,焕乎有文章。文章发挥,书道尚矣。”“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羲献等十九人,皆兼文墨。”
“文章发挥,书道尚矣”,“先文而后墨”,张怀瓘看到了书法的根本。张怀瓘将书法和文字连在一起,来论述它的价值。先王、先贤的思想依靠文字传播,所以文字之功用自然首当其要,文字显现它的功能依靠书写,也就是书法,所以书法的价值直接显现先王的功业。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是典型的“文章发挥,书道尚矣”。当代书法发展,需要在“文章发挥,书道尚矣”中找寻突破口,因此,对颜真卿的再认识、再学习、再研究、再领悟,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