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象虹教育 编辑: 象虹教育
书法圣地,绍兴兰亭
兰亭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位于浙江绍兴西南的兰渚山下。兰亭这一带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花,汉代时设驿亭,故名“兰亭”。
353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2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自此,圣地光照千秋,在传统书法的源头,引领着世人们,一代又一代地在书法浩瀚的大海中前行。
临池十八缸,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临池学书,点大为太的典故而来。据传说,王献之临习书法,在练了三缸水后,觉得小有成就,于是乎飘飘然而骄傲起来。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他父亲看,希望得到肯定。王羲之看后,认为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一撇一捺结构不紧。于是便信手加了一点,变成了太字。王羲之夫人看了以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献之听后,顿感惭愧。于是埋头苦练,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以后,也成为与父亲齐名的书法家。
康熙题书的兰亭碑留下的空憾
兰亭碑建于清康熙年间。“兰亭”二字为康熙所书。“文革”时期,被红卫兵砸成四块。后于1980年修复,但已留下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空憾。
关于王羲之父子合璧书写“鹅池”的传说
兰亭的“鹅池”两字,为王羲之父子合写。传说,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他不敢怠慢,立即搁笔前往接旨。这时,正在父亲身边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一碑两字,一肥一瘦,父子合璧,成为兰亭一绝。
在鹅池旁,是座刻有“鹅池”两字的小亭。古时文人雅士,大多有自己的钟情之物,或入诗,或入画,留给后人许多佳话。陶渊明爱菊,陆游爱梅,周敦颐爱莲。而王羲之却爱鹅。王羲之爱鹅,从鹅的神态、形态中受启发并运用到书法上,就有了“鹅头钩”等这些笔画。他喜欢写鹅字,足迹所到之处,几乎都留下了他的一笔“鹅”字碑。
兰亭书画院骚人墨客的碑帖
兰亭书画院展厅内,历代有名望的书法大家所书写的《兰亭序》碑和帖展列于此。书法爱好者可前往于此,作一游览观赏,在书法的森林中,窥见各种书风的兰亭序,以一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