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网

书法人物

来源: 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 编辑: 李雪峰

郑板桥:人生从60岁开始

发布时间: 2019-05-10 19:18:00

 

 

 

 

 

 

 

郑板桥:人生从60岁开始

郑板桥的外祖父汪翊文是个博学多才的乡间隐士,把家里唯一的女儿嫁给了郑板桥的父亲。父亲给儿子取名为“燮”。燮,这个字含有和顺、调和之意。每一位长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做个随和平顺的人,以至有一个一帆风顺的人生。这么一来,郑板桥仿佛注定了要走一条主流之路,从小浸染在“四书五经”里,学习八股文的做法,然后参加科举,入仕……他真的这么做了,做得很辛苦,将大量时间用在温书赶考上,一级一级地往上走。

    等到清朝都换了三个皇帝了,郑板桥才勉强做上县令。

    彼时,郑已人到中年。在赶考的遥远路途上,家庭随之发生了巨变,娇妻病亡,小儿早夭。过去,为了生计,他凭借天生的绘画才能,偶尔也去扬州卖画。当时的扬州可了不得,商贾云集,纷繁热闹。可谁又识得一个叫郑板桥的年轻人呢?他的画少人问津,势在必然。他郁郁地回到家乡兴化,继续沉浸在读书中,把中榜入仕视为最后的人生寄托,一试,二试,三试,尚算不负厚望,劈荆斩棘地做上县令。

    但,就凭他耿介的性格,不肯低头奉迎,也是升不了什么大官的。二十几年,他就一直在县令的位置上徘徊不前。有一段,为了前途计,他也试着妥协个那么一回,千里迢迢地跑去北京,向当朝宰相投石问路。所谓投石问路,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官场风气,给皇帝身边的重臣写赋,讨得欢心,关键时刻,给你讲几句好话,也许你就会平步青云。
至于写赋这种事,在历史上,数司马相如干得最出色,无人可敌。他临死遗书竟也是歌颂当朝皇帝的一篇赋,简直是雄文。司马相如一生的行当就是为上层建筑歌功颂德,以致在主流的历史上,博得文采大名。依我看,他司马相如也就一御用文人而已,即便文采斐然,华章丽辞也用错了地方,实在可惜。

    写赋这种事,你叫郑板桥干,肯定干不好。一个天生耿直喜好针贬时弊的人,他的血性不允许他这么昧着良心以低级趣味的方式往上爬。

    后来,在61岁的时候,郑板桥终于想通,辞官归田(另有被革职一说)。他从山东回到江苏兴化老家,造绿园一座,遍植绿竹,广养幽兰,开始书画生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专心做起了职业画家,从此有了灵魂的安枕……

    大多数人走不出读书为官的俗套,有人一辈子沉浮在这约定俗成的窠臼里郁郁不得志,而不知跳脱出来换一种人生。郑板桥终于在61岁那年清醒过来,不念仕途,解去精神枷锁,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使得绘画技艺日渐纯熟,以至日后有了一个著名的郑板桥。

    他这一步走得清醒,也白白把前半生浪掷。人为何到了花甲之年才能想通悟透?使得赫赫有名的“扬州八怪”,终于有了郑板桥的一席之地。其中五怪,皆擅画梅花——因为当时扬州城内盐商云集,富可敌国,人富了以后精神空虚,想必会趋风迎雅,且喜好以梅自况,买一些挂在厅堂明志,所以,梅花图在当时的扬州特别畅销。郑板桥却独辟蹊径,专攻竹、兰、石。他一生都在画这三样东西,不知倦意。

    他笔下的竹,苍老的、鲜嫩的、雨后的、月下的、经霜的、风吹的……不一而足。“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可见,他对自然造化的用情之深。他一直主张以“造物为师”,在自然中发现奇景。他给堂侄写信,教他画竹诀窍,现在来看那些信,堪比出色的美术评论。
    

不看作画年代,也明白这是老郑的晚年作品。他早年的兰花图,微微用力了些,把一种不与世俗为伍的架势拉得过于满了,像一张弓,不那么松弛,射出的箭有力量,但目标太过明确,反而是不大好的。早年,郑板桥的兰都在悬崖绝壁处,看他的题兰诗写得何等绝然: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连浮云的喧闹,都不予理睬;浮云走了,更不挽留。这个时候的郑板桥尚未寻到灵魂的安枕,一直处于突围的状态,心弦绷得紧。等到61岁回到家乡以后,整个人放松下来。一颗心放下来,稍微弹一下,便奔上了更高的台阶。所以,我非常理解他晚年的那些兰花图,终于自悬崖绝壁处回到了他的庭院,好好地养在瓦盆,一样的幽香争芬。

    人生就像双臂,一开始总是往外扩张的,慢慢地,等到一切通透,才又想起收回来,拢住自己,最后双手合十,微闭双眼,有了感恩——你该知道佛教里观音行于莲花之上、双手合十的时候,多么安详。

    郑板桥的画好,众所周知,他的书法同样了得。以怀素和黄庭坚为师,他曾以临摩二位的法帖为乐事。从郑板桥的书法里,我同样可以看得见烟云——是兼顾了怀素的狂草逸态,和黄庭坚的气势开张的一种独创的笔法。在中国古代,历来视书画同源。前人的绘画,一般都在书法里汲取灵感。

    中国的方块字大多为象形文字,一撇一捺里尽显形态。但到了郑板桥这里,他的书法往往从绘画里寻找灵感,最明显的例子,是他写的“也”字,乍看去,仿佛是他画里的兰,运笔气势如兰一样秀气端庄。

    郑板桥虽没留下什么大部头的专业美术理论,但我看他给堂侄有限的几封家信,早已胜过了晦涩艰深的美术评论,甚至简直可当写作教材看。譬如,他教堂侄画竹,先画几竿竹竿,这样大框架打好,然后再慢慢描叶,风起时,叶要有起伏态,霜叶为润,雨叶滞重……艺术大抵是相通的,写作同样如此,先把大的架构搞好,然后再补充细节。他那种对于竹叶四时变化观察的认真仔细难与匹敌。一个只有对竹爱到极点的人,才会舍得花去一生的时光去描绘。

    中国的文人雅士,历来喜好梅兰竹菊,且以四君子自喻,作为四君子中的竹,因为有了一个郑板桥,得以在宣纸上风云万千、自喜迭宕、历久醇香——是真的,看郑板桥不同时期的竹图,我仿佛可以闻得见香味来。他极少画菊,其中有一幅竹、兰、菊图,那样的菊,明显稍逊一筹,跟他擅长的竹、兰拥挤在一起,失了风韵之态。郑板桥的墨竹是相当有态的,疏淡有节、苍老横斜、绿荫匝地。

   中国画讲究的是意境,只寥寥一墨黑,点在纸上,便勾画出情态异姿。在西方设计师眼里,黑白是永恒色、经典色,一旦显现在中国的画家笔端,就能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恬淡永恒的人生意境来。

   修笔,必先修心。心中有景,笔下方有神。这一墨黑,也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寄托的一种象征。似简洁和顺,却深不见底,并遥遥与“四书五经”相呼应。所谓人生如墨,那个自小被父辈寄予厚望的郑燮,在61岁那年,终于挣脱枷锁,活回到自己,用一滴墨写起自己的人生来。在生前,凭借卓绝的字画,他早已暴得大名。在他死后,依然如此。

   人们为什么总是痴痴念念他的水墨兰竹?那是在一墨黑里,我们人人寄予了自个的心思,孤傲,自香,有节,有义……这是多数人的情怀,被这个叫郑燮的人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

 

 

 

 

 

 

 

 

 

 

 

上一篇  书法圣地说洛阳          下一篇  入帖和出帖
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

热门文章推荐

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

网站免责声明

1、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所载的文字图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 “来源: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需要提供《授权协议》)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并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5、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6、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删除。

7、在本网站注册的用户,需提供您的个人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出生日期、性别、联系地址、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等。 在未经本人同意及确认之前,本网站对您的个人资料负有保密义务。除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您的个人资料时,本网站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的个人信息披露,本网站免责。

8、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评论,即授权本网站与其关联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媒体上享有非排他、永久、不可更改及完全的许可权利去使用、重新加工、修改、采用、出版、翻译、派生、分发及播出该评论。

9、本网站上的链接服务可以直接进入其他站点,链接的网站不受本网站的控制,本网站对任何与本站链接网站的内容不负责任。

10、本声明的生效、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11、如就本声明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应尽量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则争议各方均可向网站注册所在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2、本《声明》的一切解释权与修改权归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所有。

本网站联系方式:0371-66683822/23